“求(qiu)疵”比“求(qiu)美”更重要,分(fen)析,写作(zuo),进行
□唐(tang)小林
在当下(xia)浩浩荡荡的文学批评大军中,谢端平无疑是(shi)一个“另类”。他曾是(shi)一位外资(zi)企(qi)业的高管(guan),却在工作(zuo)之余沉醉(zui)于(yu)文学创作(zuo),并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(zuo)品。那时,在深圳(chou)的写作(zuo)圈里,从事文学创作(zuo)的业余写作(zuo)者如(ru)过江之鲫,但谢端平的短篇小说(shuo)《假(jia)证》,却让我面前一亮,影象深入。让我感到惊奇的是(shi),他突(tu)然闯(chuang)入了文学批评这支浩荡队伍,并且惹人注视。
由于(yu)拥有小说(shuo)创作(zuo)的写作(zuo)实践和(he)制造实绩,谢端平在分(fen)析文学作(zuo)品,理会(hui)文学现象,掌控作(zuo)家的创作(zuo)心态时,显(xian)着有着更多的“优(you)势”,而绝非(fei)像某些文学批评家那样,从书(shu)籍到书(shu)籍,从理论到理论,行文干瘪苦涩,让人云里雾里。他的文笔是(shi)锋利的,及物的,语言也是(shi)非(fei)常鲜活的,对问题的分(fen)析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(he)批判性。而这样的“批判”,其实不(bu)是(shi)仅仅是(shi)为批判的批判,而是(shi)为了更好地建构,达到贰心中抱负(fu)的批评。
谢端平的新作(zuo)《从三分(fen)天下(xia)到万马齐喑》,正是(shi)他对基层文学批评家们的批评进行长期研究和(he)思索的结果。这种(zhong)对基层批评家的热情关注和(he)系统研究,在当下(xia)学界(jie)是(shi)其实不(bu)多见(jian)的。诚如(ru)谢端平在谈到该书(shu)写作(zuo)的缘起时所说(shuo):“网络(luo)的兴起和(he)时代的进展(zhan)促使‘两新’(新文艺构造、新文艺群体)文艺评论应运而生,在深圳(chou)等地成型并产生较大影响。本书(shu)系统地叙述‘两新’文艺评论的缘起、特性、存在问题、困境与突(tu)破途径,对代表性评论家进行个案分(fen)析,呼唤文艺评论的万马齐喑。”任何(he)新闹事物的涌现,都值得(de)学界(jie)去卖(mai)力探究和(he)细致研究,无奈现有的学术体制每每表现出一种(zhong)理论跟不(bu)上实际的脚步,浮现出一种(zhong)滞后的现象。
谢端平之所以要不(bu)惜放弃小说(shuo)创作(zuo),耗费大量精神来写这样一部书(shu),其实不(bu)是(shi)仅仅是(shi)血汗来潮,而是(shi)来自于(yu)一个文学批评家对于(yu)文学创作(zuo)的热情期待,对于(yu)良好文学作(zuo)品的更高要求(qiu),呼唤更多的文学批评家对当下(xia)的文学创作(zuo)和(he)文艺批评进行学术性的探究和(he)遍及的万马齐喑。
与平常某些所谓的文艺理论专著相比,谢端平的《从三分(fen)天下(xia)到万马齐喑》,在进行理论分(fen)析时,更加注重文艺批评者的写作(zuo)实践和(he)基层文艺批评家们所取得(de)的写作(zuo)成绩。为此,谢端平对这些文艺批评家们的写作(zuo)状态和(he)结果,进行了系统的追踪和(he)细致的个案分(fen)析。这也是(shi)该书(shu)中最具特色、也最有说(shuo)服力的部份。在充分(fen)确定这支新力量的同时,谢端平毫不(bu)隐讳地指出了他们在文艺批评中存在的不(bu)足。这种(zhong)饱含着情绪(xu)、凝聚着激情的文艺批评,充分(fen)表现了鲁迅(xun)老师(shi)所提倡的,文艺批评就(jiu)是(shi)要有“坏处说(shuo)坏,好处说(shuo)好”的批评精神。
与此同时,谢端平着重强调了文艺批评的“批判性”,并以为“求(qiu)疵比求(qiu)美尤显(xian)重要”。正是(shi)基于(yu)这样的批评观,即(ji)便(bian)在对基层文艺批评家进行热情赞美的同时,谢端平也不(bu)忘对他们写作(zuo)中的不(bu)足之处进行入木三分(fen)的分(fen)析和(he)理直气壮,毫不(bu)留(liu)情的大胆批评。这种(zhong)有理论、有逻辑分(fen)析,又有细致论证和(he)具体实例的文艺批评,非(fei)常具有说(shuo)服力。